(13-07-2015) 生命尊主為大 網絡文字工作坊 醫院教牧分享 多媒體電子書

~~基督徒與知識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李兆匡


1. 前言

今天早上和大家一同想的題目,是「基督徒與知識」。雖然我們已經活在廿一世紀,但在許多華人教會當中,仍然普遍流行好些偏差的觀念,存在於牧者與信徒中間。

其中一個偏差的觀念,就是將知識和信仰看成對立,總認為追求知識必然與屬靈進深有衝突,更認為追求知識,就等於輕忽了靈性。在香,便最少有三間神學院,規定所有神學生,在受訓就讀的期間,完全不准讀報紙,看電視,更加不准看任何電影,每日只准讀聖經、背聖經。背後的想法,大抵就是上帝的僕人,必須棄聖絕智,心無旁騖,否則便是貪愛世界。支持這種想法的人,往往引述保羅的話:「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 …… 」(林前8:1)

今日,許多牧者也甘願接受這種想法,將教會限於靈修、祈禱、讀經、講道、見證等固定形式聚會,對於世界、對於社會發生的事通通充耳不聞,以為只要信徒不沾染世俗的事,內心就可以聖潔。

不過,這種引述保羅的話,並作出這樣的推論,只是斷章取義的解釋,並不代表聖經的立場。大家都知道,就算不理會世俗的事,我們的內心不一定就可以聖潔。從創世記第二章裏,我們看到亞當在伊甸園中並沒有今天的享受,但他卻仍然犯罪;中世紀也曾有一位敬虔的修士,名叫奧古斯丁,在他所寫的懺悔錄中,便詳細記錄在修道院中,他內心犯罪的爭扎。其實,人的弱與黑暗,是源自人的罪性,外在環境無論怎樣聖潔,也並不保証人的靈魂因此會變得純潔。

反而有一套電影,名叫「魔宮傳奇」,它從政治的層面,正接指出這種想法的真正動機,這套電影由幸康納利主演,中間的劇情,就是描述中世紀黑暗時代的教會,為鞏固其主宰人民和控制財富的勢力,嚴禁普通平民閱讀書本,即使神父、修女亦不准接觸古代各類學問書籍。表面上,他們目的在維護人民的靈魂純潔,骨子裏卻是透過壟斷知識,以維持其特權位置。

當然,期望用這種想法來維持其特權的人始終是少數。不過,更多人排拒知識的原因,是害怕知識會被用來評擊信仰,令我們跌倒,這種理論表面看來也是振振有詞,似乎頗有說服的力量。不過,這種想法只是顯明我們對上帝的信心很小,神的真理,自人類歷史以來,已經歷了無數次的考驗,迄今仍站立得住,真理又怎會怕任何知識所評擊?


2. 屬世與屬靈的知識之分別

其實,知識不是信仰的勁敵。最重要還是我們對「知識」的理解。上帝造人,叫我們與其他萬物不同的地方,因我們都是有靈的活人,一個會思想的人。

所以,我們人人都有思想,並且為了要解答疑惑,我們會不斷發出問題,希望尋求到圓滿的答案。當我們找到答案,這些答案便成為我們的知識,所以,不是有學歷的人才算有知識,而是一個肯思想,肯發出問題,和找答案的人,他便算是有知識的人。當然知識程度高的人,他的知識便比較豐富。

另一方面,若果我們能系統地,再將不同的問題引申出來的答案,歸納起來更會成為不同科目的知識。例如,研究人類歷史的,我們歸納成歷史學,研究不同社會的文化,歸納成社會學,研究醫治身體疾病的,歸納成醫學,研究財務的,則有會計學,研究基督教信仰的,更有神學。

每一門知識學問都有其定義和學習方式,故此,我們不應將研究人類歷史的方法,去處理醫學上的問題,亦不應將研究經濟的方法,去處理心理學的問題。今天,許多問題、誤會、衝突的發生,許多時候,是我們用錯方法去思想發問問題。最明顯的例子,過去,許多人都用研究科學、或者哲學的方法,去思想發問神學的問題,當聖經描述的神蹟不合乎科學的推論,他們便否定神蹟的發生、甚至神的存在,另一個常提說的哲學邏輯的例子,就是如果神是無所不能,祂可不可以造一塊祂也拿不起的石頭,如果祂能,祂便有些不能造的事,如果祂不能,則神不是無所不能。不符合邏輯方法的推理並不代表神不存在。

或者,我們在這裏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小結,作為基督徒,我們要清楚屬世知識和屬靈知識的區分,屬世知識是來自人對這個被創造的世界好奇,不斷思想,不斷發問,不斷找答案,所累積得來的結果,許多屬世知識的確解決人類生活許多的問題。不是西方才有這份探索的精神,中國的才子同樣具備這種氣質、蘇東玻就曾經作過一首好像發問的詩,

 若云弦上有琴聲,放在匣中何不嗚
 若云聲在指頭上,何不於君指上聽
無論如何,這種探索的方式,代表著一種由下而上的追尋知識方式。

不過,這種由下而上的追尋知識方式,可以發出許多的問題,但不一定有答案。這種方式也不可能幫助我們對神有完全的認識,所以,作為基督徒,我們要相信,由創世記開始,神一直啟示祂自己,讓人明白祂,在舊約時代,祂默示先知、士師,到了新約時代,耶穌基督親自來到,將天國的奧秘解明,耶穌基督升天之後,又差遣聖靈作保惠師,感動人去認識那位創造世界的上帝,所以,嚴格來說,屬靈的知識是一種由上而下的啟示方式,是我們隨著聖靈的感勳,經歷,而對神有更多的認識,隨而信心增加。

今日,許多人試圖用由下而上的追尋方式去明白上帝,分析上帝,結果是失望而回。曾經有二位律師,他們嘗試用法律的角度,詳細分析整本聖經,企圖想推翻基督教的信仰,到最後,他們反而覺得聖經的啟示無瑕可擊,他們甚至決志信主。

所以,我們必須知道,屬靈的知識與屬世的知識其實有很大的分別。猶太人是上帝揀選用來啟示他自己的民族,所以世界的人都公認猶太人很有智慧。曾經有位有志研究猶太智慧的外國人,來到耶路撒冷,晉見一位猶太拉比,即教師,請求教授猶太人的經書、「他勒目」。

拉比說:「你雖然有此志,但仍未具適合的心。」
外國人回道:「請測試我的心。」
拉比就提出以下的問題:「兩個男孩幫忙清掃家裏的煙鹵,結果一個滿面烏黑地從煙囪裏跑出來,而另一個卻一臉乾淨,沒有煤灰,那麼,是那一個男孩會先去洗臉呢?」
 外國人回答說:「當然是滿面烏黑的那一個。」
拉比說:「錯了,應是臉上乾淨的那一個,髒臉的男孩看到另一男孩潔淨的臉,便不會醒覺自己臉孔烏黑,反而乾淨的男孩看到另一男孩的黑臉而誤以為自己也是如此,定會跑去洗臉。」


 外國人聽完,恍然大悟,因而更希望修讀「他勒目」,遂要求再測試一次。
 拉比答應了。然後再重複一次剛才的提問。
 由於這位求道者己知曉答案,故即答道:「乾淨的那一個。」
 然而,拉比卻仍只冷冷地說:「你還未夠資格修讀「他勒目」。」
 外國人大感不解。
 拉比說:「兩個男孩都爬進同一煙囪裏打掃,怎會一個烏黑,一個乾淨。」

 外國人很失望,轉身想走,拉比叫他說:「你明天早上六時來上堂,不得  遲到。」

拉比的留難,只不過想打散外國人的思考習慣,為他預備一個開放的心以為學習之用。今天,許多人習慣用屬世的思考方法生活,甚至以為,可以將上帝放在他有限的思維架構中去理解,我只想說,這是行不通的。

上帝與人之間,是生命的接觸,是生命的感通,是生命的體驗。


3. 知識對信仰和生活的意義


 (1) 知識的開端是敬畏耶和華

所以,在基督教的傳統中,敬畏耶和華一直是知識的開端,是我們認識這個世界和創造這個世界的主之先決條件。我們對神敬畏,箴言2:6說,神便賜人智慧,知識和聰明。

敬畏神,並不是單單知道祂,而是我們知道每時每刻與主同行,對上帝全然的接納,讚美和感恩。敬畏神,也包括了我們對上帝誡命的順服、和對上帝絕對的信靠。我們一切所有的,不單要倚靠造物主供給,也要倚賴他維繫。最重要的,是我們肯定自己進入上帝的救贖中,並且將來可以復活,在永恆的天國裏永遠與主同住。

所以,作為基督徒,若我們要建立地上任何知識,我們必須以一份敬畏神的心作開始,並且不斷以神的角度為出發點去學習研究。我們將會更加明白上帝,和發現其所創造的奇妙。

 (2) 知識提供處理人生問題的進路

第二點,值得我們基督徒注意的,是屬世的知識的確增進社會和科學的進步,但其限制是不能給予人生命的豐盛和把握。

但是屬靈知識之妙用,正如箴言所說,要使人處事,領受智慧、仁義、公平和正直。叫我們的生命活得豐盛和有意義。

在創世記中,亞當、夏娃在伊甸園中所食的禁果,正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。分別善惡 (knowledge of good and evil) 的意思其實就是知識。不過,當那條蛇引誘亞當亞娃時,卻扭曲神的旨意,故意說成,你們吃的日子,眼睛就明亮了,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。亞當、夏娃則以為,吃了禁果真的可以提升至神的位置,卻不知道他們這樣做,正做了一件惡事,因為他們違背了神的吩咐。

其實,神的旨意是給正直人存留真智慧,明白仁義、公平、正直和一切的善道,離開一切的惡道。

聖經所講的善道,包括
1. 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,不可推辭
2. 持定耶和華的訓誨
3 勸人和睦
4 行為純正
5 殷勤籌劇
6 耕種自已的田地
7 賙濟貧窮

聖經所講的惡行,包括
1. 高傲的眼睛
2. 撒謊的舌
3. 流無辜人血的手
4. 圖謀惡行的心
5. 飛跑行惡的腳
6. 吐謊言的假見証
7. 在弟兄中布散分爭

4. 結論

出自敬畏神而獲得的知識,不會叫我們自高自大,因為我們深信一切的知識都是神所賜的,目的叫我們的生命更豐盛。美國有間天主教修道院,院內修女個個八九十歲,仍然思路清,腦筋靈活。女修道院長已九十九歲,每日工作忙碌,全無衰老表現。有位神經科醫生研究這家修道院內修女之生活方式,發覺每人每日必定閱讀深奧書籍,而且學習各種外語,並解答智力遊戲問題。這位醫生認為此種生活方式,是促進修女長壽之重要關鍵,原來這家修道院的創辦人一早制定此項院規,修女須保持高度智力活動,這個取向十分正確。

近代醫學發現,人的腦神經細胞有一個特點,就是「不用則失」,use it or lose it。上帝給我們成為一個有靈的活人,願我們不斷學習知識,一主用來服事上帝,榮耀祂。